伊金霍洛旗招商引资
伊金霍洛旗(汉意“圣主的陵园”),全旗辖16个苏木乡镇,146个嘎查村,902个农牧业生产合作社;全旗总面积6 000平方公里,东西长120公里,南北宽61公里。伊金霍洛旗 - 简介伊金霍洛旗(汉意“圣主的陵园”),全旗辖16个苏木乡镇,146个嘎查村,902个农牧业生产合作社;全旗总面积6 000平方公里,东西长120公里,南北宽61公里。旗政府所在地阿勒腾席热,汉意为“金桌子”镇,是自治区第一个文明镇、自治区卫生镇、全国卫生先进单位。辖7个镇。伊金霍洛旗 - 经济2005年,伊金霍洛旗国民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16.93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89.68亿元,增长3.9倍,年均递增37.4%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3%,全旗财政总收入完成135 555万元,同比增长106.5%,较2000年增长7倍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亿元,同比增长66.2%。直接利用外资1.5亿美元,在第五届全国县域经济排名中由2000年的第1 508位上升为第123位,中国西部县域经济百强县排名由2000年的第88位上升为5位,在自治区69个旗县中稳居第二位,成为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百强县市之一。伊金霍洛旗 - 地理位置伊金霍洛旗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,毛乌素沙漠东北缘。东经108°58′~110°25′,北纬38°56′~39°49′。东与准格尔旗、府谷县接壤,北与杭锦旗、东胜区毗邻,西与乌审旗交界,南与神木县为邻。旗政府所在地阿勒腾席热镇距鄂尔多斯市政府所在地40公里。伊金霍洛旗 - 地形地貌伊金霍洛旗是亚洲中部草原向荒漠草原过渡的半干旱、干旱地带。西高东低,起伏和缓。海拔在1 070~1 556.4米之间。东部属晋陕黄土高原的北缘水蚀沟壑丘陵区,海拔在1 300~1 500米,水土流失严重。中西部为坡梁起伏的鄂尔多斯高原,地表属于干燥剥蚀地带,多为风积沙。部分地区有大小不等起伏不平的沙梁沙滩,属荒漠性草原,生态脆弱。经人工种草种树,生态环境大有改善。西南部的毛乌素沙漠海拔1 000~1 400米,覆盖面积约589平方公里,土壤风蚀沙化,沙移动速度约5~7厘米/年。伊金霍洛旗 - 气候伊金霍洛旗属温带大陆性气候。其特点是干旱少雨,日照强烈,冷热巨变,风大沙多。冬季受蒙古冷气团影响,气候干燥而寒冷。夏季炎热而少雨。湿润度由东向西递减。由于地形复杂,相对高差达400米,各地温差颇为明显,东部地区年平均气温6℃,极端最高气温36.9℃,极端最低气温-34℃;中部地区年平均气温6.2℃,极端最高气温36.6℃,极端最低气温-31℃;西部地区年平均气温6.3℃,极端最高气温35.6℃,极端最低气温-29.3℃。素有“十年九旱”之说。年平均降雨量为358.2毫米,并由东南向西北递减。平均年降雨日数为67.8天,相对集中在7~8月份,初霜日多在9月下旬,终霜日多在5月下旬。无霜期在127~140天之间,最长达161天,最短102天。全年日照时数在2 740至3 100小时之间,平均为2 920小时。伊金霍洛旗 - 水文水系特征分内外流两种,大都属季节性河流。外流河系主要有乌兰木伦河、窟野河两大水系,共有干河13条,均属黄河水系。窟野河为过境河流,一级支流有10条。乌兰木伦河起源于本旗合同庙乡,为窟野河上游,经陕西省进入黄河,境内长95.5公里,流域面积3 000平方公里,洪水最大流量1 000立方米/秒,共有一级支流27条。较大的河沟还有东部的牛孛牛川、书会川、考考乌素沟,西部的艾勒盖沟、通格朗河、昆都伦河、特并庙沟,南部的扎萨克河、昆都伦沟、特并庙沟,南部的扎萨克河、高勒庙沟等。多数为季节性内流河。有湖泊29个,较大的湖泊有红碱淖、查干淖、赤盖淖、黑炭淖、乌兰淖、红海子等。其中红碱淖为最大,水面为33 866亩,都属咸水湖。地下水资源丰富。种植业的灌溉水源主要靠地下水供给。地下水分布是由东向西逐步增加。西部地下水分布是由东向西逐步增加。西部地下埋深2~14米,水质良好。东部地区地下水资源较贫乏,部分地区水质含氟较高。经过改造,这种状况得到改善。伊金霍洛旗 - 自然资源伊金霍洛旗矿产资源丰富,现已探明的有煤炭、天然碱、泥炭、石英砂、石灰岩及粘土等。煤炭已探明总储量139.15亿吨。是神府—东胜煤田的主要产区,矿点主要分布在本旗的布连、布尔台格、新庙、纳木陶亥4个乡,是全国的重要能源基地之一,已产为国家重点开发建设地区。煤田成煤于中生代侏罗纪,煤质特优,煤种属不粘结煤,煤系地层平均厚度190.16米,可采组层厚度19.67米,具有低灰(10%左右)、低硫(0.31~0.8%)、低磷、发热量高(6 900~7 200大卡/公斤)、埋藏浅、易开采等特点,是极好的动力和化工用煤。有天然碱湖7处,总面积5平方公里。主要位于西北地区。最高年产量3 500吨,碱湖都是以碳酸盐为主体生石盐、硫酸盐的卤水湖,经取样化验湖水组成是:比重1.076克/立方厘米:碳酸铜5.5%,碳酸氢钠1.68%,硫酸钠0.67%,氯化钠7.75%,总盐15.6%,生产方式以日晒碱(原碱)为主。泥炭矿点有10处,主要分布在东部区。纤维量为47.2~86.7%,发热量1.142~2.3 397卡/公斤,含有机质25~40.2%,总腐植酸1.19~24.7%,含有氮、磷、钾元素。石英砂储量约1 800万吨。一般含二氧化硅在98%以上,矿床埋藏较浅,宜于露天开采。石灰岩在矿点2个。矿体储量稳定,质量较好。氧化钙含量在50%以上。露头岩层厚度分别是1~1.2米和1~1.5米,覆盖厚度1~6米和1~1.5米。都有多年开采的历史,但年产量不过5 000吨。粘土资源丰富,遍布全旗各地,是建材工业的主要原料,集中分布的有2处,在布尔台格和布连乡。样品分析结果是:二氧化硅58.25%、三氧化二铝7.63%、三氧化二铁4.75%、氧化钙9.29%、氧化镁2.85%、烧失量12.03%。小型砖厂遍布全旗,年生产能力在1 500~2 000万块的砖厂有6座。伊金霍洛旗 - 人民生活2005年,伊金霍洛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 500元,比2000年增加5 488元;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 550元,比2000年增加3 212元。伊金霍洛旗 - 农牧业2005年,伊金霍洛旗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40个;新建人工配种站44处。2004年在全区率先实现了农牧民“零负担”的目标。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万亩,粮食产量达到1亿公斤。完成造林作业面积23.5万亩,水保治理面积29万亩,人工种草27.2万亩,植被覆盖率达86%,森林覆盖率达31.2%,转移人口 15 177人,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9.7万亩,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5.5万亩,农村牧区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1.85万人、4.9万头(只)牲畜的饮水困难。农网改造一、二期工程顺利实施,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实现同网同价。伊金霍洛旗 - 工业2005年,伊金霍洛旗投资50多万元,开工工业项目68项,当年完成投资41亿元。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37.5亿元,同比增长43.4%,实现利税9.4亿元,同比增长31%。煤炭资源整合和采煤方法改革工作有序推进,神华煤液化、牛孛牛川煤电煤化工小区、天隆工业小区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。制定出台《伊金霍洛旗矿区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暂行办法》,有效保护矿区生态环境和农牧民利益。2005年全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49亿元,比2000年增长5.4倍,年均增长45%;五年间工业企业累计实现税收14.74亿元,占财政总收入的52.2%。伊金霍洛旗 - 基础设施建设2005年,阿勒腾席勒镇城市建设投入资金5.3亿元(其中市政建设1.3亿元),实施硬化、美化、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住宅区建设工程。改造和新建15条街巷,排水、排污、供暖、弱电等管网一次性入地;完成硬化面积24.7万平方米,绿化面积13万平方米。引进开发商建设住宅小区,新增住房面积7.9万平方米。伊金霍洛镇集镇整体搬迁如期完成。各类建筑面积达到4.46万平方米,街道、小区硬化完成14万平方米。伊金霍洛旗 - 交通2005年,伊金霍洛旗交通建设完成投资26亿元,210国道东苏段高速公路建成通车,全旗公路总里程达到1 582公里,其中黑色道路达到583公里;东乌铁路、109国道大青段高速改造、鄂尔多斯飞机场相继开工,立体交通枢纽的地位日益显现。城市建设力度加大,累计投入建设资金8亿元,公用设施显著改善,集聚产业和吸纳人口的能力增强。伊金霍洛旗 - 教育2005年,伊金霍洛旗全面启动“教育环境整治年”各项工作,新建5所学校,改建7所学校,教育教学环境明显改善,全旗15 493名中小学生享受“四免两补”政策;少数民族中、小学生助学金标准分别由每生每月80元和60元提高到100元和80元。伊金霍洛旗又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教辅用书费和作业本费,提高少数民族学生伙食补助标准,实现“四免两补”。伊金霍洛旗 - 社会保障2005年,伊金霍洛旗共有488名转制企业人员新参加医疗保险,235名转制企业人员办理养老保险回流续保手续。2 400人新纳入农村低保范围。扶持200户少数民族户进行标准化棚圈建设和饲草料基地建设,20户“安居工程”受益户喜迁新居。为城镇特困人口兴办实体减免税费180万元,帮助困难群体创业致富。兑现再就业优惠政策,启动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,1 012人实现就业和再就业,城镇登记失业率3.6%。
